电热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热板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Groupon沿着唱衰者们的轨迹前行

发布时间:2020-01-14 20:00:51 阅读: 来源:电热板厂家

Groupon,这家团购行业的鼻祖,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甚至其创始人梅森(Andrew Mason)也被董事会炒了鱿鱼。而仅仅是在一年多以前,其还是一家估值达170亿美元的被市场认为是大有前景的公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有远见的观察者们在其上市之时似乎便看到了今天的结局。早在2011年11月5日,在Groupon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二天,在其股价仍在延续首日的大涨之势时,《福布斯》杂志便发表了一篇极富前瞻性的分析文章。其在文章中指出,表面风光的Groupon存在三大隐患,建议广大投资者暂时不要购买Groupon的股票:

1.从苹果的经验可以看到,在创立一项产业之后“坚守在公司”保持自身的继续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但对于

Groupon而言,这样的选项并不符合其股东的最大利益,Groupon几位联合创始人的先后离开便给人一种“赚饱了就跑”的印象。

2.当公司股价低于市场指数的时候,最大的收益者便是那些抛售股票套现的内部人员。对于谋求上市已久的Groupon来说,在一年之后或数个月后便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内部人员抛售套现似乎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oupon的财务丑闻始终不断,而反复修正的财务报告背后隐约显现的是商业道德的危机。“业务创新并不代表着要一味追求会计道德准则的降低”,Groupon的管理层“忽视”了财务问题的重要性会让其丧失市场的信任。

不过,这样的观点在当时显然不会被疯狂的投资者所认同。但是,在上市4个月之后,Groupon的股价便开启了他的下跌之路。2012年11月4日,在Groupon上市一周年之际,其股价跌至3.68美元,不到其20美元的发行价的五分之一。而时至今日,其股价也未能再次爬到5美元以上。

回顾Groupon在上市后所行走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家公司似乎复制了人们的忧虑:

1.一个“庞氏骗局”?一直以来,针对Groupon经营模式的质疑便从未终止过。有分析认为其与“庞氏骗局”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欺骗赢得投资者,Groupon则公开披露这些信息:Groupon不断通过新商家的吸纳获取资金,并借用新加入者的资金来偿还先前客户收入,以此周而复始,直到他们再也挖掘不到新客户为止。尽管上述观点有些偏颇,但Groupon的确没能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根据其最新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其净亏损达到8110万美元,而总毛利率则从80.4%下降为55.7%。

2.依赖收购实现快速扩张。Groupon历史似乎就是四处收购的历史,两三年来,其收购了数十家科技公司,甚至连印度、南非、以色列等国家的网站也成为了其购买的对象。不过事实已经证明,Groupon是盲目的,其并不善于经营这些业务:在本土业务下滑的同时,其在欧洲的业务也陷入困境,而Groupon在中国的扩张之路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相对应的是,Groupon自身的业务创新同样乏善可陈,其竞争对手LivingSocial掌门人就不断抨击Groupon频繁克隆自己的创新产品。

3.高管离职不断。自2011年开始,Groupon便接连传出高管离职的消息:3月,公司首席技术官肯恩?派拉蒂(Ken Pelletier)和首席运营官兼总裁索罗门(Rob Solomon)宣布离职;9月,后者接任者玛戈?乔治雅迪斯(Margo Georgiadis)在仅仅当了6个月的COO之后便也选择重返谷歌。同月,Groupon负责全球公关事务的副总裁布拉德福德?威廉姆斯(Bradford Williams)也宣布离开公司。而在2012年,国际业务高级副总裁维特?登格勒(Veit Dengler)和文案总编辑布兰登?库普(Brandon Copple)亦离开了Groupon。

4.监管部门眼中的惯犯。2011年,Groupon就因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违反英国广告法规50次余次而遭到调查。而在美国,其更是因为违反“静默期”规定、擅自修改财报而屡次成为金融行业监管机构调查的常客。

梅森看起来似乎不会成为下一个贝索斯或者乔布斯,Groupon在其的带领下也难以重现辉煌。过度扩展、财务丑闻、缺乏赢利能力让其形象大打折扣,进而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Groupon必须迅速增长,否则会被规模更大的、更明智的企业击垮,正如当年Palm一样。也许,在此时更换舵手,对于Groupon还为时不晚。

网上挂号服务平台

医院挂号平台

专家预约挂号平台

网上挂号协议